李振宁:股市上涨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第一财经日报   2013-07-30 本文章679阅读
“股市发展的硬道理就是要涨。”上海睿信投资董事长李振宁在第一财经第四届阳光私募基金年度颁奖典礼上重申了他的观点。会后,李振宁向第一财经日报《财商》讲述了其对目前资本市场发展的现状和未来的看法,以及对政策的若干建议。
李振宁认为只有股市上涨了,老百姓财产性收入才能得到增加,才可能扩大消费,也只有股市上涨了,才能够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更好的扶持民营经济和中国小企业。对于目前的市场,他认为创业板被爆炒之后,必然产生分化。而那些低估值的大盘蓝筹股,迟早会迎来一波估值修复行情。
 
创业板鸡犬升天
 
《财商》:今年股市的最大特点就是大盘整体表现疲弱,但是创业板呈现结构性的牛市,你怎么看创业板的飞涨?
李振宁:创业板的上涨是有好处的。创业板的上涨有助于支持小微企业,支持文化创意、网络信息、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跟经济转型有关的企业。创业板中不少企业是按照这个思路来组织上市的。如果这些行业的股票涨得好,就会有更多的PE、VC去投资那些还没有上市的企业,从经济转型的角度讲也是很好的。
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靠银行体系显然是不行的,对银行来说,一家小微企业去银行借50万、100万,跟大企业贷款5000万、一个亿的人工成本是一样的,所以大银行必然没有积极性。而且,多数小微企业没有抵押物,所以他们的出路不可能是靠大银行贷款。国家创立小贷融资公司创办农村信用社支持小微企业也远远不够,还是要靠多层次的资本市场来吸引投资者直接向小微企业投资。因此创业板上涨是对经济转型有利的。除此而外,创业板的上涨也为新股发行和再融创造了条件。
当然创业板上涨过猛也存在不少问题,从去年的业绩看,创业板的业绩并不比中小板好,也不如主板股票的业绩增长好。所以整体上看创业板的高增长的特性没有体现出来。除了少量公司真的有业绩支撑外,相当一部分是鸡犬升天,有的公司是去年、今年两年业绩下降但是股价还翻番,这批股票就是泡沫。
为什么会鸡犬升天呢?主要是各种投机资金,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大量参与。本身企业没有高增长,却被给予50倍100倍市盈率的估值,甚至有些年报亏损、季报亏损的公司股价也扶摇直上。即使是好行业好公司,在完全竞争背景下,估值过高同样有风险。文化传媒是好行业,但拍电影、电视剧的公司严格讲他们属于项目公司,这部电影好不代表下一部好,业绩是难以预测的,也是周期性波动性的。游戏类公司更是这样,纳斯达克市场的估值也就十倍市盈率。环保是好行业,但做环保的大都是项目公司,没有多少技术含量,门槛也不高,和建筑公司差不多,做一单算一单,可估值高十倍。高科技值钱在发明创造,我们那些所谓苹果概念、谷歌眼镜概念、3D打印概念股,基本上是概念,并没有原创性,其实是代工企业,作为代工企业富士康在境外市场的估值才几倍市盈率,因此要分清是真正的经济转型还是概念多于实际。
另外,还有一种公司是大股东在减持,而股价却还在拼命涨。一些机构投资者还和大股东勾兑,故意制造利好,趁机配合大股东减持,这些现象都是值得关注的。
 
《财商》:那你怎么看创业板的未来趋势?
李振宁:任何事情都盛极而衰。1999年的科技股泡沫、2000年的网络泡沫,最后还是回到了原位。2007“530”之前,很多公募基金经理很郁闷,市盈率这么低就是不涨,那些垃圾股却在乱跳乱蹦,但是后来也出现了价值回归,像万科、招商银行等大盘蓝筹股几倍上涨,这都是历史的教训。
现在的创业板也出现了一些非常危险的迹象,一些小盘股出现了一天换手百分之十五,说明虽然涨了五个点,却有可能是在击鼓传花;很多公募基金不理智蜂拥而至,这孕育了风险。
从历史的经验看不可能永远的炒下去。未来创业板疯狂上涨的终结,可能是大盘股持续上涨带来热点的切换;还有一种可能,一些离谱的炒作被监管查处,这时扎堆创业板的资金都会出逃。
 
蓝筹股有待估值修复
 
《财商》:那你是否看好低估值的大盘股?
李振宁:大盘股也会涨,创业板会分化,中小板说不定会有一些表现。
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没有根本区别,但是指数涨幅明显小于创业板。还有一些细分行业龙头,十几倍市盈率、业绩持续增长的公司,应当有补涨机会。
而低估值的大盘蓝筹可能会有价值重估。例如银行股,现在银行股分红率最高到6%左右,今年甚至有可能到7%,市盈率只有五倍,这是很不合理的,一定会纠偏。拿工商银行来说,上市的时候是3.12元的发行价,每股收益0.14元,现在每股收益到了0.68元,股价只是3.9元,业绩翻了四、五倍股价还没涨。并且,工商银行的市盈率只有5倍,美国的银行股也11倍-12倍的市盈率,我们为什么要低一半呢?
    从全世界的股市来看,处在欧债危机中的德国、英国股指,美国三大指数都创新高,东南亚、韩国股指创新高,日本股指半年多几近翻番,只有中国股指从底部回升甚至不如希腊!
当然我们创新高也很难,但是回到3000-4000点是比较合理的,市盈率跟国际也是接轨的。
股市要的是赚钱效应,大盘股如果重新上涨,有了一定持续性以后,各路资金就会进来,挡都挡不住,就会有一波大盘蓝筹行情。股市发展的硬道理就是要涨,现在大家都觉得蓝筹股不好,一旦涨了之后,市场就会认可它。
市场对中国经济过分悲观
 
《财商》:很多人不看好蓝筹股的原因是对中国经济仍然有顾忌。
李振宁:我认为中国经济很好,市场反应过度了。跟欧美相比,那里人们赚钱的欲望不强,到了欧洲,罗马、巴黎很多人都在咖啡厅、酒吧消磨时光,要么就驾车去海滩晒太阳,纽约第五大道的商店,巴黎的百货公司周六很早关门了,周日不开门。中国人赚钱欲望强烈,又这么勤奋,GDP增长7.5%以上,甚至更高,不成问题。
还有的人担心地方债,地方债规模不超过12-13万亿,但是地方政府每年土地拍卖的收入是3万亿,中央每年10.7万亿税收,中央和地方的税收又是六四分,地方政府有4-5万亿,中央还有转移支付,所以地方一年收入也有7-8万亿,12-13万亿压力并不大。除了地方财政收入,地方政府还有国有企业等国有资产。这是中国跟美国的差别,美国国家没有资产,但是中国有国有资产。另外,美国的底特律可以宣布破产,可中国的债务是无限责任,落后地区的债务从来都是中央补贴,所以银行的债务是不会不还的。
从银行来讲,很多人担心影子银行,担心银行理财产品风险爆发。银行理财产品其实是美国的模式,其实质是从间接融资到直接融资,即银行通过理财产品,把存贷业务转变为中间业务自己拿中介费,把储户变为投资者,直接承担项目风险。所以表面上看银行贷款比例下降了,实际上是间接融资转到直接融资,并不一定就是打水漂了。而短期理财产品很多是银行自己在打理,是银行调动头寸的需要,是变相的存款利率市场化,等这块理财产品多了,再放开存款利率,银行也不会去恶性竞争了。贷款变理财会降低银行自身的风险。
 
《财商》:但是如果房地产产生变故,可能会形成连锁的效应。
李振宁:很多人认为中国房地产上涨是人为炒作的泡沫,我不这么认为。房产价格上涨基本是成本推动。工资在上涨,物价在上涨,货币在贬值,房子怎么能不涨呢?
在城市化过程中需求是刚性的,每年很多农村人口加上新毕业大学生有2000万人需要住房,中国人观念中房子作为实物资产比较安全,有闲钱就备一套房子,就形成了一种刚性需求。而政府这么多年来一直是抑制房地产供给,严格控制房地产融资,造成了房地产企业的资金成本远高于一般企业,这时房地产企业就向购房者转嫁。在供不应求情况下,房地产上涨的原因就是成本推动,只有加大供给才能解决。
作为政府来说,让房地产市场化,鼓励大家发展房地产,多提供贷款,扩大供给,房价自然能控制住。
  
对监管政策的四点建议
 
《财商》:针对目前的资本市场现状,你认为政策该如何应对?
李振宁:首先,证监会正在改变管理的理念,要求上市公司真实披露信息,对于单个板块的涨跌并没有管控。监管不控制涨跌是对的,如果监管一直打压创业板,那么投资者不会得到教训。
第二,创业板应该降低标准尽快大批量发行,中国有几百万个小微企业,多发点股票对整个经济有好处。另外,增加供给,可以抑制过度投机。
    第三,股市上涨才是硬道理,才能进入良性循环。股市跌得太多了对老百姓的情绪和消费心理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只有财产性收入增加了,老百姓才肯消费,2008年次债危机,美国的道指从14000点暴跌到6000多点,如果道指一直停在那个位置,美国的经济就不会有今天的局面,股指的迅速回升对稳定经济,刺激消费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A股二十多万亿的规模,股票涨个十几万亿,对促进投资,扩大内需作用不可低估。
第四,引导蓝筹股的投资,应该实施T+0,可以先在上证50试点,让蓝筹股的交易更加活跃。四大国有银行四万亿市值,一天四五亿成交额,买卖停滞了,怎么涨?只有交易活跃了才能搞活蓝筹股。要因势利导。要汇金公司花银两去托市,还不如给政策。更何况改变规则是有道理的,现在是卖出的T+0买进的T+1,交易规则不对等,一个不对等的交易规则就是鼓励卖不鼓励买。
    当时为什么把T+0给取消了呢?当时的政策初衷是为了抑制过度投机。这里就牵涉到投资和投机的价值判断。中国改革开放能够搞好就是不要讲什么姓社姓资了,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股市想要搞好也是这样,把交易规则合理化,而不是管控市场行为。投资与投机也很难完全区分,持有超过半年叫投资,不够半年就叫投机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经济其实就是一个循环,人人都有信心消费了,那么产品就卖出去了。消费扩大了,工厂扩大生产了。工厂扩大生产就会雇佣更多的工人并提高工资,反过来再促进消费。相反,一旦进入恶性循环,大家勒紧裤腰带不敢消费最终会影响整个经济。我们的政策目标就是要让市场进入良性循环。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