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宁:国际板应双向开放 否则股市将暴跌

和讯网   2011-05-31 本文章636阅读

  和讯消息 5月19日到21日陆家嘴论坛在上海举行。期间,上海睿信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振宁接受了和讯网的访谈。李振宁表示,股市火爆分流一些资金,流动性过剩,对抑制通胀会有所帮助,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利好。同时,他认为中国目前不用太担心地方融资平台问题以及热钱对市场的冲击,并期待《基金法》尽快出来。


    以下为访谈实录:

  和讯网:李振宁董事长您好!欢迎您做客和讯的访谈节目。

  李振宁:记者好,各位网友好!

  和讯网:2011上海陆家嘴论坛即将召开,我们想就投资者关注的热点话题对您进行访问。

  股市火爆对抑制通胀会有所帮助

  和讯网: 第一个问题,有很多专家都建议需要出台政策来推动A股市场的上行,请问您怎么看待这个观点?是否能够解决好这个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好通胀?

  李振宁:通胀主要还是一个货币贬值的问题,流动性比较充裕。如果股市能够火爆起来,可能会分流一些资金,如果从这个角度讲,可能会有助于抑制通货膨胀。

  和讯网:也就是说它有部分帮助?

  李振宁:对。因为咱们的通胀也不太一样,咱们不完全是一个流动性过剩问题,咱们很多是农产品的价格上升引起的。农产品价格是一种刚性需求。还有就是由于从国外的各种基本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传导,是这些东西引起的。

  建议扩大QFII额度 开通港股直通车

  和讯网:如果要让A股走出这些低谷时期,需要哪些政策来刺激?

  李振宁:A股也不完全是一个政策的问题,政策方面来讲,因为我们现在各级领导对扩容的东西都比较热衷,因为扩容可以看出成绩,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可以帮助大型国企,总之容易算成绩,但是在股市双向扩容方面,有时候比例还是不够协调。

  和讯网:您觉得现在股市扩容太快,量太多吗?

  李振宁:只要是双向扩容其实就没有问题。

  和讯网:能否具体解释一下,什么叫做双向扩容?

  李振宁:一方面我们要增加供给上市公司的数量,另一方面也要增加入市资金。

  和讯网:可是入市资金不太好增加。

  李振宁:入市资金,就要看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比如说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额度可以扩大一点,这是很容易的事,外资只要愿意进就进,当然也可以开通港股直通车,老百姓愿意去买也可以去买,就是说增加一些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的程度,这样很多资金就进来了,这样就把一些投资理念就会带进来。

  投资者应把重点放在基本面而不是政策面

  李振宁: 中国股市现在一直这么低迷,主要还是我们的投资者结构上过分年轻,大家过分担忧政策,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基本面上,放在上市公司本身的成长性、业绩、整个中国经济的状况,主要是没有把重点放在这儿,总是在过多地注意宏观政策如何。

  和讯网:也就是说研究政策的多于研究基本面的。

  李振宁:对,过分关注政策,其实政策和经济不完全相关,政策是影响宏观经济的变量之一,不是全部。

  和讯网:但中国的政策影响已经持续很多年了?

  李振宁:那不一样,当然现在比过去要好多了,我们不要过多地去关心今天是紧缩还是通胀,还是怎样,其实这些都不是根本的,根本的还是看业绩。我们一般看道琼斯上涨,纳斯达克上涨,往往是企业财报一出来很好,就引起上涨,而不是非要是伯南克采取了什么宽松政策上涨。而我们是过度地关心,比如对房地产股的判断,很多就是判断政策,这样就有失偏颇。

  国家成了最大的外汇风险承担者 应加快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可兑换

  和讯网:但是最近几期的财报上,很多行业的利润和财报都不像大家预期的那么好,而且经济现在还有触底或者硬着陆的风险,您怎么看待现在的情况?

  李振宁:应该说从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的基本面是恢复最快的国家,因为很快就回到了9%的经济增长,这已经很好了,已经大大超出了很多外资的预测,这个情况是很好的。至于说紧缩,实际上我们现在调准备金率,还是对冲外汇占款。现在我们在外汇占款上实际上也陷入了一个被动的局面。中国的体制应该改革,不改革老是那么被动。因为我们的结汇制度来讲,是法定必须要结汇的,其实在这个地方稍微松动一下,央行的压力就没有这么大。因为现在说白了,我们的外汇储备到了3万亿,并不是说中国有3万亿美元存在这儿,不是这个概念,实际上是说企业做外贸,做完了以后,它的钱是美元,回来了,央行就按照美元兑换了,结果这个货币就发出来了,所以我们是被动的在大量的发人民币,发完了以后,外汇变成央行的了。实际上国家成了最大的外汇风险的承担者。

  和讯网: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风险?

  李振宁:我觉得应当在资本项目下实现可自由兑换,其实这一点我觉得应该按部就班逐渐去实现,一步步走,逐渐加快。

  在中国推出国际板应该双向开放 否则最后股市只有暴跌

  和讯网:那么您觉得国际板的推出条件是否成熟和具备呢?

  李振宁:国际板,我认为推出的条件应该是具备的。因为现在我们所谓国际板,可能一开始也是一些中国的大企业,比如说中海油、中移动、中国电信,以红筹股形式的这些可以回来,这个就算国际板,还有像汇丰银行这些在香港大的企业是可以回来的 (注:官方表示国际板主要面向世界500强企业)。但是这里要注意一个问题,我们国际板回来了,假如在中国开国际板,但同时我们就要双向的,要扩大允许外资进来买。如果都是他们进来卖股票,本来我们就是创业板发股票,中小板发股票,主板发股票,后面还要有很多的柜台交易,大家都来发股票,买的人没有,最后股市只有暴跌,暴跌以后找不到接手的,一旦伤了元气,这样对资本市场就是一种伤害,这样就没有人愿意去做了。所以,这个一定是双向的,一方面应该允许中国老百姓去买一些在海外上市的红筹股,甚至是国外的股票,比如说美国的股票,甚至是日本的股票,欧洲的股票。但同时,咱们也要让这些人到中国这个市场上来买,只有这样双向,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其实我们就在实现人民币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所以,我觉得在解决了股权分置这些问题以后,其实在中国有这么多外汇储备的情况下,我觉得应当加速资本项下可自由兑换的过程。

  和讯网:可是大家有这样的担心,比如说国外来我们的国际板上市,它可能也会得到这些募资的钱,可是让中国老百姓出去投资比较困难,因为不适应或者不敢。

  李振宁:我们投国际板相当于在投资这个。

  和讯网:慢慢会好转?

  李振宁:对。另外要相信群众,相信老百姓,比如说我们再建20个中投公司,这是一种使用外汇的办法,但是我认为这种办法不是好办法,因为国家把所有风险集中在这里,没有必要。我们如果现在采取港股直通车的办法,实际上既是可控的。港股直通车当时设计的原理,我们可以买港股,但是买完了以后,最后结算还要回来结算,最后你的钱赚了也好,赔了也好,还要退回到原来的银行再回来,所以这个东西实际上是可控的。关键在于我们敢不敢下这个决心,如果下这个决心去走的话,我觉得走出这一步并不是大家想象的那么困难。

    中国在制度设计上缺少长线投资者

  和讯网:还有一个大家常谈的话题,银行股的估值比较低,价钱也比较低,它为什么涨不上去呢?是不是和国际板即将推出有某种联系?

  李振宁:我认为和国际板推出还没有太大的联系。因为内地银行股现在是香港贵,内地便宜,如果说在海外很低,咱们很高,那么他们一来了,好像显得是这样。因为从估值的角度讲,我们的银行股在海外的估值现在比国内要高,所以它不是因为这个引起的,主要还是我们的投资理念上的问题和我们的税收政策,方方面面政策的问题,就是说我们太多的基金经理在炒短线,炒短线很多人的思想不是随企业一起成长,而是怎么把别人口袋里的钱骗到自己口袋里来,弄点题材,弄点东西炒上去,炒上去以后自己跑掉了,别人套住了,还是这样一种思路,所以对这种真正有价值的东西看不到,而且过多地夸大了我们的银行所面临的风险。其实我们银行是整个经济中,在实体经济中,银行是大爷,大家都给它打工的。每个实体的老总都说,我们搞了半天,不就给银行打工吗?可是到了我们证券市场,好像银行变成了一个风险最大的,我认为这种是理念上的根本性的错误,这和中国在制度设计上缺少长线投资者有关。

    和讯网:长线投资者怎样培养?需要多长时间能够培养长线投资者呢?

  李振宁:这和税收制度有关,如果长线持有在税收上会有优惠,大家会有很多不同的选择。如果政策要起一些作用,就在这些方面起一些作用。

  另外在判断上来讲,我们定位有很多问题。比如说我们的研究部门大部分认为银行是周期性行业,其实我认为银行不是周期性行业,银行是金融服务业。我们讲大消费,大服务往往把银行排除在外,其实我认为银行是金融服务业,我们所需要的服务不只是超市,理发店,其实金融服务对每个人来讲都是更加深远的,它是一个金融服务。

  如果说钢铁是周期,水泥是周期,造船是周期,这是显而易见的,如果我说证券公司是周期性行业,保险公司是周期性行业,这也是很明显的,证券公司是随着股市走周期,不是随着实体经济,它是看股市的升跌来表现它的周期。保险公司来讲,它有很多的理财产品,它甚至是保底的理财,所以它也和股市的周期相联系。反过来银行不和股市的周期联系,它也不和实业中的周期联系,它是一个大的周期。比如说中国经济一直向好,就像美国经济一直向好,但是他们的银行有问题了,因为他们的银行很多都是投行,投行和银行混在一起,甚至投行有很大的作用,就所谓中间业务占比非常大,而这种中间业务不断的放大杠杆,放大到一定的时候,就出现了2008年那样大的世界性的金融危机,这是他们的这样一种特点。中国说老实话从建国以后也是逐渐积累了银行的坏的东西,到1997年的时候基本爆发,那时候国家花2万亿把它摆平,所以这么多年来,其实我们银行一直是平稳的。去年低一点的银行利润增长在20%多,高一点的银行是80%的增长,一季度报又是很好,所以它一直是平稳增长的。

  银行要出现问题,往往是整个经济出现问题,它才会出现问题。至于你说经济从11降到9、降到8,可能对有些行业会影响很大,但是银行问题不是太大。所以,这是一个很稳定的行业,金融服务业。所以,大家在观念上有根本的错误,就和中国人炒新、炒小,这样的一种做庄的理念结合在一起。

  城乡行上市的规模不会太大

  和讯网:您认为城乡行大规模上市,您觉得这些方面有没有什么问题?

  李振宁:现在主要的银行都已经上市了,城乡行的量也并不会太大,也就是说过去的信用社改的几个行,量不会太大。

  和讯网:大家一听它又要上市了,又要再融资了,本能地认为这是一个负面消息。

  李振宁:也不能这么看,它们有些融资也很正常,因为金融是血液,它增加股本金,只要给你回报就可以了。现在银行的利息都比一年期储蓄存款高了,而银行股的换手率也是很高的,所以拿着银行股既防范风险,因为它的下跌风险不大,又有未来上涨的空间。

  地方融资平台很安全

  和讯网:那么您怎么认为利率市场化和地方融资平台,会不会对银行的业绩造成一些负面影响?

  李振宁:地方融资平台,我在很多场合讲过,很多人简单照搬美国,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陷入什么财政危机,好像地方政府就不行了,但是我一直不赞成这个观点。首先,我认为中国不是美国,美国是联邦制,中国是中央政府承担无限责任。即便哪一级政府不行了,中央政府也得还钱;第二,美国的州政府也好,联邦政府也好,他们已经没有地了,因为他们的土地是私有的,早就被人家都买去了,所以它并没有土地财政,它不可能通过拍地取得收入,这个收入中国的地方政府有,但是外国地方政府没有;第三,我们的地方政府有大量的国企,本身是有价的。因为我们的股市上市公司实际上70——80%还是来自国企,因为国资都是大头,中石油、中石化,几大银行等等,那都是大规模的国企,实际上其他的企业占比都很小了。所以我们地方政府手里有大量的股权,有大量的国有企业,甚至还有金融股。所以,要去看看,中国的地方政府承受能力,承载能力,远远和西方是不能比的。所以,我们来讲,我们的银行是很安全的,而且我们银行本身大股东就是财政部,就是汇金公司,就是国家。美国解决金融危机是什么办法?就是把原来私人的银行,国家参股,把国家信用放进去,来增强大家持有银行的信心,让大家不要怕,银行有国家的股权在里面,国家提供了一定的担保,你们放心存款,放心在银行做业务吧。可我们本来就是国家信用的。

  利率市场化对银行利好

  和讯网:那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有什么影响呢?

  李振宁:利率市场化,我觉得只能是好,包括现在升息。只要不是不对称生息,对银行都是利好。而且银行每回一升息,下个月一看,在银行的贷款利息全升上去了,而是一看存款,全没升上去。它是说什么时候,银行存款到期了,它才给你升。比如说我的一年期存款刚存了一个月,它升息了,但是对不起,你这个还是按当初的那个,等这一年头到了,你再按新的利息算。所以这对于银行来说肯定是利好的。

  和讯网:但是贷款利率上涨,贷款额度就会下降。

  李振宁:实际上所谓利率自由化,在现代的话,银行的贷款利率就可以上浮30%,现在本身就允许上浮,国家政策已经允许上浮。利率市场化,就看市场化以后,实际上存款可能会有上浮,但是我们也不会允许大家拉存款不择手段,它也不会允许你这样做。现在总的来讲,是市场化的那些钱庄,农村信用社,现在叫做农村商业银行,他们的利息是远高于现在的商业银行。现在农村信用社叫做农商行,他们的贷款利率是20%多,其余的贷款利率也就7、8%,像融资融券比较高一点,也就8%点多,但是在农信社,现在一些改制,叫做农商行,他们都到20%,甚至远远比这个高。

  利率市场化,实际上资金的价格会上升,实际上对银行是利好的,如果你可以放开来贷,它还可以把利息搞高,因为它强势,它是垄断的,有几百万个小企业,当然也有大企业,如果利率市场化,银行肯定是对这种超大型企业,中石油、中石化,肯定对他们还是要倾斜,不会搞利率升太多,但是对小企业,利率就会升。

  货币紧缩政策对银行影响不大

  和讯网:那么您认为货币紧缩政策对银行是不是利好?

  李振宁:货币紧缩,准备金率提高了,它可以运用的资金减少了,当然对它会有一些影响,但是这个影响对中国的银行影响不大。因为我们原来是用信贷额度管理的,我们是有很多数量化指标的,因为数量化指标的短板就决定了资金的使用,决定了水位。因为你的7.5万亿那个短板比准备金率更低,所以我认为准备金率这块实际上没有这么大的意义。

  和讯网:持续的紧缩政策对它的影响还是会比较大吧?

  李振宁:持续的话有影响,但就现在来讲,其实我们的资金还是适度的,还是一个适度的宽松,并不是一个非常紧的。因为它每个月都会有大量的外汇占款产生,所以央行通过准备金率,通过票据发行,实际还要对冲大量的外汇占款。

  不用担心热钱冲击市场,现在是搞外汇改革最好的时机。

  和讯网:上海如果想成为金融中心,还需要哪些建设?还有哪些不足?

  李振宁:建成金融中心,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怎样在资本项下的自由兑换下功夫。因为你的货币是不能自由兑换的,你怎么变成中心?人家想进来买,还需要QFII额度,而且这个额度发的也不是很多。

  和讯网:因为它很怕热钱进来冲击。

  李振宁:实际有什么怕的?有什么热钱呢?这个东西不用怕,这个东西就和我们当年,我记得八十年代老百姓只有几百亿存款,后来到了一万亿,大家就在议论,议论了起码十年,叫做“笼中虎”,说老百姓把这一万亿都拿出来买东西,那东西就供不上了,就要出问题,其实不是那个概念。

  后来弄了十年,存款从1万亿到10万亿了,后来也慢慢没有人提了,因为它总会有一个存量存在那里。

  和讯网:但是现在包括中央,包括您的同行都很担心热钱对市场的冲击?

  李振宁:这种东西我觉得是杞人忧天吧,就像是唐吉柯德和风车搏斗。其实没有这么回事。中国所谓热钱,因为我也和一些外资聊过,因为现在大家做的都很规范,真正那些所谓国外大炒家,他是堂堂正正的进来。你说那些鸡鸣狗盗之徒,通过地下钱庄,是赚不了大钱的,实际上大家所看到外汇不断的进来,可能超过了贸易的范围,还不断的进来,但这些东西说老实话,实际上是因为中国有大量的华人在海外,这些华裔的人都落叶归根,大家总有一些外汇想汇回到国内,以后回来养老,或者给孩子用,像我们城市很多农村的孩子进城打工,打完工以后,相当多的钱都反哺到农村,回去帮家里盖房子。我们很多劳动力输出,很多家里出去读书以后留在国外,往回汇十万,五万,千家万户,就是这些钱。

  和讯网:也就是说现在不存在热钱冲击市场的问题?

  李振宁:我认为没有那么一回事,好像有多少的热钱,因为如果它是分散的,它就不构成压力。有的人出,有的人进,它互相就会抗衡,不会形成一个统一的东西。而且中国市场这么大,中国外汇储备这么多,谁想来操纵人民币汇率,操纵这个市场,谈何容易。所以,我认为还是要放下那种过度的担心,应该大胆在外汇改革上下点功夫。

  这就像当年我们搞股权分置改革一样,那时候大家说这玩意儿怎么搞,没有办法搞,这是国有股减持,宣布一个增量减持10%,股市都跌成那样,要搞股权分置改革还得了,股市还不跌到500点以下去。其实改了不就改了吗?其实外汇改革也是这样,没有那么可怕,全世界都在这么做,有什么怕呢?更何况我们手里有三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而且人民币处在上升阶段,这是搞外汇改革最好的时机。反过来等到我们真正进入老龄化,城市化过程完成了,人民币汇率往下走了,那时候搞改革就完了,那时候跌起来就不得了了,那时候自己外汇储备就不断减少,就没有办法去承受了。所以,我们有强大的活力,正好在上升期,这个时候完全是可以改的,以前担心怕一改很多钱转出去了,资金外流了,不行了,但是现在不是说资金过剩,不是刚好嘛,外流点没什么了不起。所以,我认为现在可以改,改革是最好的,往往我们在好的时候还不知道这是好,非要弄到山穷水尽不得不改,所以改革有时候老是搞到危机的程度,本来股改早点改也可以,非要到最后怨声载道,走了四年熊市大家再来改。外汇也是一样,外汇我觉得现在应该采取主动,因为现在也到了不改不行了。因为现在我们的央行都是非常被动的,本来央行发货币,减货币应该是一个国内政策,针对中国经济自身的情况,现在变成了一个由于我们外汇结汇制度是一种不合理的结汇制度,我们被迫往外发人民币。明明我现在已经是流动性泛滥了,还不得不发,因为是那个制度决定的。因为我们有一个制度,以前外贸企业钱回来了,你要不结,那叫大案要案,是逃汇,这要犯很大的错误。那你这个制度是针对以前外汇很稀缺的时候,这种制度不改,不符合经济规律,所以这个时候应该改。比如说不要搞强制结汇了,你们愿意留外汇就自己留,然后再允许大家出去投资,特别是个人就不要限制了,愿意投就投吧,在这些方面做一些引导,外汇就平衡了。

  希望《基金法》尽快出来

  和讯网:李总,最后还想问一个问题,您认为私募基金如果想更好更快的发展,还需要哪些政策的支持?

  李振宁:不是政策的支持,现在就是一个《基金法》我们希望尽快出来。因为《基金法》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特别是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做了很多工作,基本的框架还是不错的,也都征求了意见,所以我们希望能够尽快的推出,这样就有法可依,这样很多事情就好做了。

  和讯网:能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吗?

  李振宁:比如我们现在的私募基金基本上是属于阳光私募,阳光私募是属于信托平台平台来做的,而信托平台归银监会管,我们做的事又是归证监会管,这样就产生了银监会要尽量减少风险,比如说股指期货来了,那么信托平台这些私募基金是不能做股指期货的,可是在国外私募基金大部分是对冲基金,他们是更加依赖于期货市场的,特别是我们变成了公募可以做,券商可以做,然后个人可以做,唯独私募不能做,但是在国外私募是股指期货主力,他们可以做,这样就影响了国内私募的发展。这是从行政管理的角度讲。

  另外从经济的角度讲,如果有了《基金法》,我们投资管理公司自己就可以发契约性的产品,因为未来《基金法》会规定三种类型。一种叫做契约型的基金,一种是公司型的基金,一种是合伙的基金。如果那个有了,我们作为一个管理公司,我们自己就可以直接发契约型,直接发公司型,直接成立合伙企业,合伙型的基金,就有法可依了。

  和讯网:那么,那时候也就可以发对冲基金?

  李振宁:也可以的,这样各种限制就少了,我们的监管当局也好监管,就可以根据法律来监管,不违法就可以做,这样简单多了,简化多了,这样对整个证券市场和私募基金的发展都有好处。

  和讯网: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的访谈先到这里,再次感谢您参加和讯的访谈节目。谢谢!


一键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