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证券:体制变革威力远未发挥

大众证券   2007-07-12 本文章609阅读
    短短4个月,投资收益率59%,跑赢同期上证综指16%。近日,一只信托型私募基金——通过深国投创设的信托产品睿信投资引起了《大众证券》记者的关注。然而,更令记者感兴趣的,是它幕后的管理者用什么理念、方法来运作它,他们对未来的市场又持有什么样的观点?几经周折,记者联系上了这只私募的掌舵人——李振宁。
 
“巴菲特+索罗斯”式投资
    “最基本的还是价值投资,还是要投资那些真正好的企业。总的来看,买股票其实就是买企业。”说起投资理念,已经在投资界浸泡了整整20年的李振宁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价值投资是不是就买那些大家都认可的蓝筹股呢?那不一定,关键是看估值,看它有没有被低估。”
李振宁说,他看上市公司价值更喜欢看企业深层次的内涵,而不是一二个月的短期盈利,因为这些东西往往许多人都能看得到,而多数人都能看得到的东西往往已经反映在股价走势上了。因此,一旦他看准了,就会买入并持有。
    “但是,你能不能完全复制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模式呢?不能,因为我们还不具备巴菲特所处的外部环境,比如法律环境。此外,如果我们持有的品种很快就得到了市场共识,比如突然来5个涨停板,超过了估值上限,那我肯定要换掉它。还有,我们的信托产品期限不长,如果收益上升太慢,客户也不能容忍。所以,在这种国情下,我比较倾向于‘巴菲特+索罗斯’式的投资方法。”
 
体制变革与观念更新
    “在证券市场上,观念决定利益分配。比如说,港股这轮牛市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老外观念的转变。以前他们看错了,认为只要是大陆来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就有问题,就会有大股东侵蚀流通股东的问题,所以,内地国企到香港发行股票就要打折扣,一般能卖个港股的七折就不错了,有些国企股甚至股价长年低于净资产,但是现在反过来了,出现了一倍以上的溢价。”
    “这还只是一个观念上的变化,就产生了这么大的效益!那我们A股市场还不是一个简单的观念变化,而是一个体制的变化。” 李振宁进一步诠释说,这就像当年的农村改革,从人民公社到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就是一个体制的变化,随后产生了一种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力。“所以,我相信,这个体制变化带来的后续影响力会是相当巨大的。所以我在一年前就提出了十年牛市的观点,现在我仍然坚持这一观点。”
    对于近期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接连出台,以及当前股市出现的连续下挫,李振宁认为,政策出台并不完全是针对股市,比如1.55万亿特别国债旨在回收货币流动性过剩,而且,经过上次的“印花税事件”后,政府会有反思,会在出台调控政策时有更多考虑。
出身宏观经济研究的他进一步分析,政府可能并不认为股市涨得太高了,而是担心涨得太快,如果是这样,那股市歇二三个月、震荡整固一下不是坏事,牛市格局并没有改变,年底就有可能冲上5000点。
 
继续看好资产整合
    对于未来,李振宁认为股市机会永远是结构性的,但从长远一点看,资产注入、重组、收购兼并等带来的投资机会更大。“优质资产注入以后,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就很可能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企业盈利能力和前景怎么可能不好呢?”当然,对于这类机会,他坦言要有原则,即使机会再大,也不会参与ST等问题股,而是更倾向于投资那些已经有一定业绩支撑和资产注入明朗化的价值低估企业,“我更愿意做锦上添花式的投资,而不是雪中送炭。”
    在行业选择上,李振宁继续对券商股给予高预期。“最近券商创设权证赚了不少钱,以前只是经纪业务赚钱,往后还会有股指期货、大投行等业务,比如,一个几千亿元的企业收购兼并投行业务,即使只提取1‰的佣金,也有几个亿的收入。不过,虽然现在我们的股票全流通了,但是很多行政管制还存在,和国外比,券商的很多赢利模式还没有真正进入内地,这就留下了一个较大的口子和拓展空间。所以,券商股虽然前期有一波大涨,但是只要股市长期向好,经过一番整固之后,龙头企业还会继续长期走牛。”
    “还有一些上市公司,虽然主业一般、盈利一般,但是却拥有大量的上市公司股权,如果量特别大,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价值重估的概念炒作问题了,就会产生质的变化。比如有家公司持有的其他上市公司的股权一旦变现,将获得几十亿元的现金,是它现有净资产的好几倍,这笔钱有可能直接改变了这家企业今后的主营方向,此外,即使按十年来减持这些股权,每年的每股收益也可以多增加1元钱左右。”
    “做投资关键是心态,要克服人性的弱点。在大多数人恐惧的时候你不能恐惧,在大多数人贪婪的时候你不能贪婪。人总要犯错误,总会遇到困难,但你一定要具备坚强的品质。当然,做这行你还得有一定天分。” 李振宁最后总结说。


一键咨询